汽車年產銷量、成立汽車企業(yè)的實力和數量等,是衡量一個汽車城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
汽車年產銷量、老牌汽車企業(yè)實力和數量等是衡量汽車城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
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擁有汽車生產基地的省市有28個。分析2019-2021年汽車產能分布和實際產量數據發(fā)現(xiàn),各省市產量前10名排名變化較大。北京和廣西跌出前十,江蘇和沉陽排名上升。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對1-4月各省市汽車產量的全年預測2025汽車銷量預測,安徽今年有望躋身前十。
安徽等后來趕上新車產量的省市主要是新能源汽車,而北京等城市則面臨燃油車產量下滑。一方面,燃油車產量下滑,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產能擴張如火如荼。除了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傳統(tǒng)車企也在“添柴加火”。這一切都將對汽車之都的競爭格局產生影響。
北京/廣西“下行”,遼寧/山東“上行”
從2019年到2021年,雖然只有三年時間,但城市汽車產量前10名的排名卻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上海、吉林、浙江排名上升,江蘇跌至第7,北京、廣西跌出前十。
2019年,北汽產量在眾多城市中排名第9位,達到111.4萬輛,但2021年將降至89.2萬輛,跌至第11位。去年,北汽產能利用率不到40%。北汽產量下降主要與近幾年在本土建立生產基地的車企市場表現(xiàn)不佳有關。
在北京有生產基地的主機廠中,只有北京奔馳產量小幅增長,??2021年產量為57.4萬輛,較2019年增幅不足2萬輛。北京現(xiàn)代、長安等車企減產他們在北京的年產量,特別是北京現(xiàn)代的2021年產量將下降到20萬輛以下。要知道,北京現(xiàn)代的銷量頂峰就是百萬。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今年北京汽車產量排名將再降一位。
廣西的情況與北京類似,80%的汽車生產依賴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五菱柳州工廠近年來的產量從2019年的115.9萬輛下降到去年的73萬輛,預計今年還會進一步下滑。這對廣西的汽車大市地位造成沖擊,今年汽車產量排名有望跌至第13位。
遼寧和山東分別擠掉北京和廣西進入前十。遼寧省主要由華晨寶馬助力。華晨寶馬去年的產量較2019年增加約16萬輛,達到70萬輛。在山東,上汽通用五菱的年產量增長明顯,三年時間從7.3萬輛增加到53.2萬輛,抵消了一汽大眾和上汽通用產量下降的影響。
至于江蘇,排名從第3位下降到第7位。這主要是上汽大眾、東風悅達起亞、上汽乘用車三大車企年產量下降所致。上汽大眾2021年產量為40.9萬輛,僅為2019年的60%。東風悅達起亞的年產量也幾乎減半,2021年降至16.6萬輛。但值得注意的是,江蘇年計劃產能位居首位省市,預計2022年達到532萬輛,但同期產能利用率可能不足30%。
上海取代江蘇排名第三,2021年產量將達到167萬輛。在眾多省市中,上海是為數不多的產量有所增長的城市之一。這主要得益于特斯拉的拉動。2021年,特斯拉將為上海貢獻48.5萬輛汽車,占上海2021年汽車總產量的近30%,緩解了上汽通用、上汽大眾等車企產量下滑的影響。.
其余TOP 10城市實際年產量變化不大,部分城市略有增減。例如,年產量排名第一的廣東,2021年將比兩年前增加5萬輛,而排名第十的天津,同年將減少6萬輛。
在汽車產量前20名的城市中,安徽的勢頭可圈可點。2019年僅排名第17位,去年排名第12位。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在大眾(安徽)、江淮蔚來等新能源車企的助力下,2022年安徽有望超越山東躍居第九,產量突破百萬輛。
可見,一家或多家車企的產銷量變化,對車市地位的影響是深遠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的崛起和燃油車整體產銷量的下滑,正在改變著汽車城市的生產布局。
燃油車“下”,新能源“上”
2018年前后,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增量市場,馬太效應顯著。資源逐漸向龍頭車企轉移,部分車企銷量下滑甚至被市場淘汰。
應用于汽車城市,將面臨汽車產能過剩的問題。業(yè)內人士表示,汽車產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是合理的。但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統(tǒng)計,到2021年底,我國汽車計劃年產能總量為5202.9萬輛,大部分城市處于產能過剩狀態(tài)。只有廣東、上海、吉林等少數省市產能利用率超過60%,而70%的省市低于50%。
產能利用率偏低,不僅與車企前期規(guī)劃過于樂觀有關,也與市場表現(xiàn)不佳有關。比如北京現(xiàn)代在全國有5家工廠,其中3家(2019年總產能105萬輛)位于北京,產能利用率低至20%。由于市場銷售持續(xù)低迷,目前北京現(xiàn)代一號工廠處于停產狀態(tài),重慶工廠已經停產。本來,北京現(xiàn)代和北京奔馳都是北京汽車工業(yè)的得力助手,現(xiàn)在卻成了拖累。2022年,北京擬將汽車規(guī)劃年產能進一步壓減至235萬輛(2021年為257.8萬輛)。
湖南是汽車產能盲目擴張的典型汽車城市之一。2021年實際產量僅為56萬輛,但目前規(guī)劃年產能已超過200萬輛。究其原因,是部分已在此建廠的車企(利豹汽車、廣汽菲克、廣汽三菱等)市場表現(xiàn)低迷,導致產能嚴重過剩。但隨著吉利承接獵豹長沙工廠,產量將有所增加,蓋世汽車研究院預計2022年湖南產量將增至73.1萬輛。
為化解過剩產能、盤活資產,政府積極牽頭,以引入龍頭車企“接盤”為手段。除了吉利,長城還承接了湖北荊門生產基地(獵豹)、漢騰上饒工廠等多家車企的閑置產能。對于整車廠來說,接手閑置產能既可以滿足擴產計劃,又可以節(jié)省建設新廠的成本。
但吉利和長城接手的閑置產能主要用于生產燃油車,不太適合新能源汽車項目。鑒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發(fā)展勢頭強勁,已是大勢所趨。乘聯(lián)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025汽車銷量預測,前四個月新能源乘用車普及率達到23%,而2019年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