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涂蟲創(chuàng)意
介紹
1||一些車企逆勢推出保價措施,首要原因就是為了解決消費者“買漲不買跌”的心理。 保價策略消除了消費者持幣觀望的猶豫,從而促進產品銷售。 雖然保價和降價看似截然不同,但最終的目的是一致的。
2||由于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特斯拉去年底、今年年初的連續(xù)降價引發(fā)了國內新能源車企的降價潮。 對于大多數(shù)尚未擺脫重大虧損的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yè)來說,價格戰(zhàn)勢必加速市場洗牌。
進入2023年以來,汽車市場變得越來越神奇。
年初補貼退坡后,新能源車企集體漲價,但特斯拉很快就宣布降價,打響了價格戰(zhàn)的第一槍。 進入3月后,湖北與東風集團推出聯(lián)合促銷政策,降價幅度高達9萬元,將車市價格戰(zhàn)推向高潮。 隨后,一汽、上汽、奇瑞、北京現(xiàn)代、上汽大眾等多家車企加入降價大軍。 據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已有30多個汽車品牌、數(shù)百款車型實施降價促銷。
就在不少車企大幅降價的同時,也有一些車企逆勢打出“價格保證”牌。 所謂保價,是指車企承諾,如果在規(guī)定時間內所購車型官方售價降低,車企將主動返還差價。 理想汽車帶頭,零跑、哪吒、領克、騰勢、極虎、坦克等7家新能源車企相繼推出限時價格保障政策。
至此,當前汽車市場的車企普遍分為兩大陣營:“降價陣營”和“保價陣營”。 有趣的是,兩個陣營雖然表面上對立,但本質上都是為了促進汽車消費。 深究起來,限時“保價”并不承諾不降價。 相反,這是針對降價的預防措施。
價格保證也是降價的期待
一些車企逆勢推出保價措施,首要原因就是針對消費者“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通過保價策略消除消費者觀望的猶豫心理,以求促進產品銷售。 雖然保價和降價看似截然不同,但其最終目標是相同的。
東風雪鐵龍高達9萬元的降價,加上多家車企的降價,讓不少消費者進入觀望狀態(tài)。 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會長助理王渡近日公開表示,此次降價導致大量消費者捂著錢觀望購買,并沒有起到促銷作用。 據協(xié)會研究顯示,除武漢外,全國4S店客流量大幅增長,但交易額大幅下降。
上述現(xiàn)象已被近期的銷售數(shù)據所證實。 據流通協(xié)會統(tǒng)計,2023年3月第二周(3月6日-3月12日)全國乘用車銷量為31萬輛,而3月第一周(2月27日-3月5日)數(shù)據為35萬輛,“降價潮”下汽車周銷量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車企推出的價格保障政策看似承諾短期內不會降價,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透露出一種降價預期。 “保價派其實已經表達了降價的預期,并不是說一定不降價,而是給降價留下了一條出路?!?汽車行業(yè)高級分析師梅松林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因為與堅持不降價相比,消費者提出降價后會得到補償。 即使未來確實出現(xiàn)價格波動,也能避免引起老顧客的不滿。 特斯拉等車企因快速降價導致不少老客戶“維權”,品牌聲譽受到影響。
“此外,保價產品的保修期限有限?!泵匪闪种赋?,這表明車企很難保證下半年不降價。 此次推出保價政策的車企大多將保價期設定在90天內,這次也算是頗有講究。
從目前時間推算,還有90天就是6月底,國六B排放標準即將實施。 這意味著“保價”車企或預計下半年將存在較強的降價風險。 其原因包括下半年車市刺激政策的持續(xù),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下降。
也有車企的價格保證期較長。 例如,長城坦克就將價格保證期設定在年底。 即日起至12月31日期間,若所購車輛官方指導價降低,Tank將退還差價。
從現(xiàn)實角度來看,推出價格保障措施只是一些車企的無奈之舉。 除坦克外2023年汽車價格行情如何呢,此次宣布保價的車企均為新能源汽車品牌。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廠商中,除比亞迪外,其他車企均出現(xiàn)較大虧損。 這意味著新能源車企繼續(xù)大幅降價不太現(xiàn)實。 還不如直接給消費者一個不會降價的“定心丸”。
以“蔚小利”為例,數(shù)據顯示,蔚來汽車2022年虧損144.37億元,同比增長259.4%; 理想汽車凈虧損20.12億元,較2021年增長528%; 小鵬汽車2022年凈虧損將達到91.4億元,較2021年虧損擴大88%。此外,根據業(yè)績預測,北汽藍谷、大力士等也將出現(xiàn)較大虧損。
在此情況下,如何應對以燃油車為主的大幅降價帶來的市場威脅,成為新能源車企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短期價格保障政策應運而生。 還有一些車企沒有推出價格保障政策,但承諾不降價,比如蔚來汽車。
價格戰(zhàn)何時結束?
車企的口頭和書面承諾能否奏效還有待觀察。 近期,與電動汽車主要部件動力電池成本相關的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大幅下跌,從峰值的60萬元/噸跌至27萬元/噸。 業(yè)內預測,原材料價格下降有利于車企控制成本,新能源汽車或有進一步降價空間。
梅松林指出,雖然部分車企實行了保價,但降價者是主流,保價者是支流。 目前,保價車企整體銷量很小,對整體市場格局的影響非常有限。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汽車或企業(yè)加入降價陣營。 最新消息顯示,3月28日,奇瑞新能源三款產品官方指導價下調,最高降幅達9000元。 原因是原材料價格下降。
不少行業(yè)專家和咨詢機構均指出,車市價格戰(zhàn)對市場和車企都有害,降價應理性對待。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發(fā)文表示:“價格戰(zhàn)不是長久之計,車市應盡快恢復正常秩序。降價應對庫存、適當回收成本是常態(tài)?!鄙虡I(yè)措施,但不能簡化為價格戰(zhàn)。”
瑞銀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也提到,汽車銷量可能會出現(xiàn)暫時的提振,但對于許多企業(yè)來說,其品牌溢價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導致未來以正常價格銷售汽車變得更加困難。
從市場數(shù)據來看,車市的價格戰(zhàn)并沒有對當前的車市產生直接的刺激作用。 “3月1日至3月12日,乘用車市場零售41.4萬輛,同比下降17%,環(huán)比下降11%;今年累計零售量309.4萬輛,下降19%去年同期?!?王渡指出,此類補貼實施后,銷量不升反降。 如果任其發(fā)展,將對汽車產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造成極大損害。
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3月30日組織召開座談會,會議顯示,目前國六B非RDE(實際行駛尾氣排放測試)車型庫存未消化約200萬輛。 參與企業(yè)建議,對于2023年6月30日前進入流通并生產的車輛,國家規(guī)定6至12個月的銷售過渡期。
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會長沈進軍在2023年汽車流通行業(yè)藍皮書論壇上表示,延長“國六A”車型銷售期限的相關政策或將公布。 該政策如果落實,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當前激烈的價格戰(zhàn),尤其是燃油車市場的價格戰(zhàn)。
影響汽車降價的因素依然存在。 首先,在政策層面,鑒于當前汽車消費相對低迷,下半年不排除會出臺刺激政策,比如去年實施的購置稅減半等。 此外,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隨著鋰價大幅下跌、電池成本下降,也可能迎來新一波降價潮。
與當前車企和地方政府發(fā)起的“踩踏”價格戰(zhàn)相比2023年汽車價格行情如何呢,統(tǒng)一政策引導以及推動鋰價理性回歸帶來的汽車降價相對健康。
新能源汽車價格戰(zhàn)何時結束? 這也要看龍頭車企的動向。 “這取決于特斯拉和比亞迪的策略和預期。兩家公司之間仍有足夠的降價空間,兩家公司都在積極爭奪市場份額?!?梅松林說道。
追根溯源,由于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特斯拉去年底、今年年初的連續(xù)降價引發(fā)了國內新能源車企的降價潮。 基于較高的毛利率,特斯拉還有很大的降價空間。 對于大多數(shù)尚未擺脫重大虧損的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yè)來說,價格戰(zhàn)勢必加速市場洗牌。 在殘酷的競爭中,車企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要保持步伐,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盡快提高盈利能力,而不是盲目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