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小米決定造車后,滴滴造車的消息也接踵而至。
據(jù)悉,滴滴造車項目的負責人是滴滴副總裁、小桔車服總經理楊俊。目前,滴滴正在四處挖人,曾任蔚來汽車用戶發(fā)展副總裁的朱江或將加盟滴滴造車。
說實話,國內跨界造車的浪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現(xiàn)在的造車運動和幾年前的共享單車大戰(zhàn)一模一樣,更像之前的百團大戰(zhàn)、3Q大戰(zhàn)、移動即時通訊軟件大戰(zhàn),本質上是爭奪未來智能出行的入口。那么,滴滴造車意欲何為?能成功嗎?
2014年,以李斌、李想、何小鵬為代表的一批科技互聯(lián)網人下場造車,將互聯(lián)網基因帶入汽車領域。隨著國內電動汽車市場的發(fā)展,更多的科技公司開始涉足汽車產業(yè),如華為、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等。
這表明百年汽車產業(yè)進入了大變革時期,前期固化的市場地位正在重新洗牌,這也為 類似的后來者提供了機會。
不過,蔚來、小鵬、理想,都是造私家車的,其創(chuàng)始人的形象也深得人心,大家還是有信心的。而滴滴主要做網約車,企業(yè)形象也不容樂觀,造車看起來似乎不太靠譜,即便造出來,估計個人用戶買得很少。
而且,造車的游戲是非常耗錢的。此前,戴森花了25億歐元只造了個車殼子,到小米宣布造車時,雷軍直接拿出了1000億自有資金。反觀滴滴,此前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真要造車,能燒多少錢呢?
在網約車的1.0時代,2012年,滴滴和無數(shù)網約出行平臺橫空出世。為了提高市占率,滴滴大發(fā)補貼,吸引了大波司機和用戶,最終擊擠垮了無數(shù)打車軟件,獨占鰲頭。7年間,滴滴的虧損額高達500億元。
在網約車的2.0時代,滴滴的業(yè)務范圍迅速擴張,以"出行"為基礎,輻射"生活"圈。滴滴也開始提高抽成比例,2020年開始盈利。與此同時,美團、高德以及諸多車企開始涉足網約出行領域,網約車時代再度形成四方離亂、群雄割據(jù)的局面。
既然已經盈利了,也面臨其他競爭對手的多重沖擊,滴滴是不是要做點啥?要不也造車?客觀地說,雖然滴滴剛剛盈利,看起來沒有造車的資本,但滴滴至今仍未上市,一旦宣布造車,市場估值將大不一樣。
那么,滴滴會怎么造車?會采取怎樣的模式?突破點在哪里?答案就在網約車的3.0時代,也就是Robotaxi 時代。這里說的Robotaxi,指的就是自動駕駛出租車。
滴滴現(xiàn)在是國內第一大出行平臺,它運營"人與汽車",滿足出行需求。滴滴從2016年組建自動駕駛技術研發(fā)部門,致力于打造世界領先的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希望通過科技讓出行更安全、更高效。
2019年8月,滴滴宣布將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 專注于自動駕駛研發(fā)、產品應用及相關業(yè)務拓展。滴滴自動駕駛已取得北京、上海、蘇州和美國加州的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牌照,并獲得上海市頒發(fā)的全國首批智能網聯(lián)汽車示范應用牌照。
在自動駕駛時代,如果能自己造車,那么將掌握全產業(yè)鏈,從造車、買車、用車都可以自己解決掉,無疑十分利于滴滴的發(fā)展。但這并不是滴滴造車的計劃。與其說是滴滴造車,不如說是滴滴參與造車。
在完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現(xiàn)在的家用車和網約車已經沒有存在意義。馬斯克早就說過,特斯拉未來會成為Uber,當車主不再用車時,可以選擇讓汽車加入共享車隊,為車主創(chuàng)造營收。
也就是說,汽車的終點,可能就是出行服務的運營。滴滴參與造車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數(shù)據(jù)和用戶,它手握大量網約車各時段各地段的行駛、駕駛、路況數(shù)據(jù),甚至司乘用戶的數(shù)據(jù),它參與造成的首要目標無疑是網約車。
未來,自動駕駛普及之后,個人用戶的產品和出行市場的產品,差異將會更大。屆時,滴滴不再是出行服務提供商,不需要向司機和乘客"抽成",而是出行工具提供商。
此前,滴滴與比亞迪合資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比亞迪持股 65%,滴滴持股 35%,比亞迪是控股方。一年后推出的D1,是對出行市場進行產品定制的初次嘗試。
但是,這顯然并不能令滴滴滿意,出行市場確實需要更適應特定市場需求的產品。
未來,網約車和家用車將有顯著區(qū)別,雙人座的出行專用汽車可以滿足80%的需求;一輛車里的每個座位都是獨立空間,可以優(yōu)化拼車體驗,提升效率的同時能實現(xiàn)更高的運營收入。
當然,個人用戶絕對不會選擇這樣的產品。如果滴滴不親自造車,大概率會發(fā)展遲緩甚至難以進步。這或許才是滴滴造車的重大意義,自動駕駛技術將助力移動出行創(chuàng)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