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谷歌、蘋果的無人車隊成行之前,滴滴抓住最后的上市機會。然后呢?
文/智物
第一次看到滴滴上市的準確信息是4月15日的《經濟學人》雜志,該刊用一行小字提示說,據(jù)報道該公司正在計劃秘密上市,同期在操作的還有新加坡公司Grab。
喚醒這兩家公司急切上市欲望的是Uber的市值表現(xiàn)。這家曾經困難重重的公司,更換了CEO幾年之后,重煥新生,2年前成功上市,現(xiàn)在市值超過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等公司,僅次于特斯拉和豐田汽車。
即使是局限如Grab這樣的公司,市值預估也達到了400億美元。那么,中國市場收入1336億元,虧損106億元的滴滴該估值多少?
《經濟學人》不掩飾對滴滴的偏愛。在今年2月份一篇文章中,該刊認為,由于中國特大城市的汽車牌照政策,滴滴的共享出行服務將會比其美國同行Uber有更好的未來表現(xiàn)。
滴滴的市值將會超過Uber,似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F(xiàn)在,Uber的市值接近1000億美元,而滴滴在經歷了這一輪下跌之后,市值為749億美元。相去不遠。
出行服務“盛世”
這是滴滴作為共享出行服務龍頭上市的窗口期,誕生于10年前所謂的O2O盛世,滴滴生生將多位同行拖至不可能盈利的市場核戰(zhàn)中,包括快車、易到以及Uber中國。
2019年,滴滴已經對外宣布其用車服務業(yè)務已經開始盈利。但是,披露的數(shù)字是改公司當年的虧損接近100億人民幣。
Uber更慘。2020年,Uber虧損了近50億美金。
但是,市場看好的是所謂“出行服務”的前景,Uber在上市前宣稱,這是一個未來可以達到2.5萬億美元的市場。第三方咨詢公司略微保守了一點,iHS稱10年后的2030年可以達到5000億美元,畢馬威認為是1萬億美元。
數(shù)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原來昏昏欲睡,做老朽狀態(tài)的全球汽車巨頭也看到了這些數(shù)字,也包括中國的這些汽車巨頭。他們開始紛紛設立出行服務公司,不只是賣車,還出租、共享。
比較另類的是中國的T3,來自三家汽車巨頭,共同組建了一家共享出行服務公司。
通用汽車公司投資過Lyft,又推出了自己的共享服務Maven。
大眾汽車推出了Moia服務,一種按需運輸服務業(yè)務。
火星上最好的出行公司,可能是特斯拉;地球上,應該是蘋果吧
寶馬和奔馳共同成立了Free Now。
豐田最牛,同時投資了Uber、滴滴和Grab。同時,還在歐洲推出了Kinto。
可以想象到,這些傳統(tǒng)汽車公司的所謂互聯(lián)網嘗試的結局會怎怎么樣。至今,他們多數(shù)已經被關停,或者出售。
滴滴的“追兵”
除了這些簡單模仿Uber和滴滴的出行服務,沃爾沃、奧迪等公司還在推一些類似訂閱服務的嘗試,汽車按月付費。聽起來是不是十分的耳熟?有點像海外運營商的訂閱業(yè)務。
但是,相信這些利潤豐厚的傳統(tǒng)汽車公司,沒有能力動搖到Uber和滴滴的根基。那么,滴滴的追兵究竟是誰?
多數(shù)汽車公司的所謂出行業(yè)務不會對滴滴造車威脅,時至今日,補貼政策仍然是一個核按鈕?!督洕鷮W人》提到了幾百年前的馬車時代,以及上世紀30年代的汽車出租車時代的“補貼大戰(zhàn)”,純粹靠市場競爭,永無寧日。
尤其是30年代的美國、英國城市當中的出租車大戰(zhàn)。最終的結果,還是由政府出面限制出租車數(shù)量為終局。
滴滴的APP太胖了,滴滴想要的太多了
最關鍵的一點,這種從A到B的出行服務,過于標準化,過于沒有個性了,沒有任何的品牌,所謂安全、隱私等等,都是起碼的服務準則和要求。唯一的競爭區(qū)別,就在于價格。
只要Uber、滴滴敢停止補貼,甚至是降低補貼,再甚至是減少虧損。一定會有社會資金支持比如神州、首汽、T3這樣的企業(yè),重新進入這個賽道。這樣的意義上說,有陰謀論者認為,Uber、滴滴的高額虧損可能也是嚇阻某些意圖進入市場的企業(yè)的手段。
不要忘記,特斯拉、谷歌以及蘋果等新互聯(lián)網公司的造車,還在視野之外?,F(xiàn)在,特斯拉、蘋果、豐田、華為都受阻于自動駕駛的實現(xiàn),但是,一旦有公司在真正的無人駕駛技術方面實現(xiàn)突破。
屆時,對資本市場而言,Uber、滴滴的模式可能也就成為明日黃花。剛好,Uber已經剝離了他們的無人駕駛業(yè)務,而滴滴絕沒有力量再開啟另外一個暗黑賽道。
JP摩根等投行預測,明年Uber可能實現(xiàn)歷史性盈利。但是,現(xiàn)在來看,并不樂觀。
《經濟學人》倒是建議,滴滴、Uber可以推出所謂的訂閱服務,但是,有一個前提,能夠經受住各國政府對這些共享出行公司的反壟斷考驗。
滴滴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從手機公司購買APP預裝,與微信的合作形式是另外一種。滴滴曾經跟國內的某家領先的手機公司嘗試過所謂的服務分成收益,但是可惜,在手機行業(yè)的黃金期,這家手機公司放棄了這種戰(zhàn)略嘗試。
滴滴的APP現(xiàn)在變得越來越胖,現(xiàn)在開始進入一些生鮮電商的服務。這可能又是一個無底洞?Uber此前嘗試過所謂的Uber life,接入類似今日頭條的信息流服務。但是,很快放棄了。對于一家服務公司來說,這種廣告服務的模式,離題太遠了。
滴滴服務似乎想把自己變成一個超級APP。這直接影響到了用戶的體驗,說給投資人聽故事沒問題,但是前景不問可知。
此前,有另外一家號稱超級APP孵化器的公司,曾經幾次憑借流量之力,進入電商領域,三進宮,三次敗退。
……
(關注“智物科技評論”微信公眾號,入群與作者聊科技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