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不僅是傳統(tǒng)汽車企業(yè)轉型突破的重點,也成為科技巨頭、互聯(lián)網企業(yè)、零部件企業(yè)共同開辟的新市場,然而前景是美好的,自動駕駛距離落地實現依然有較大的距離。為此,各家企業(yè)厲兵秣馬進行備戰(zhàn),投入也是巨大的。
從排名靠前的多家智能駕駛企業(yè)可以看出,自動駕駛可謂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的產業(yè),在巨額投入之下,科技企業(yè)、車企、零部件企業(yè)之間開啟合作,實現優(yōu)勢互補。這些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下衍生出來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也配備在許多車型中,可供人們自主選擇裝載與否,但高昂的研究經費導致選裝包的價格也有些高昂,人們需要在支付車輛本身價格之外額外負擔這些費用。
圖片來源:alltechasia.com
對于普通大眾來說,自動駕駛充滿“仙氣”,自動駕駛技術使得他們以往的種種幻想演變成現實,但若從商業(yè)化的角度去看,自動駕駛要“飛入尋常百姓家”,還必須要“接地氣”。
主流自動駕駛系統(tǒng)價格
近年來,深耕自動駕駛領域的企業(yè)紛紛將自動駕駛輔助技術搭載在推出的車輛上,那么,現如今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幾款車中搭載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都需要多少錢呢?
特斯拉作為自動駕駛領域中的佼佼者,在該領域的投入可謂不計其數,Model 3的Auto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tǒng)現在在中國官網標價56000元人民幣,作為選裝系統(tǒng),提供基礎版輔助駕駛功能以及完全自動駕駛能力,包括:車輛能夠根據其他車輛與行人在行駛車道內自動輔助實施轉向、加速和制動、自動泊車、自動輔助變道、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和智能召喚五種功能。其中最受用戶歡迎的就是自動輔助變道功能,這個功能的優(yōu)點在于有時候尤其是在高速上開啟Autopilot情況需要臨時進行變道,而自動輔助變道可以在不打斷Autopilot的情況下,通過打轉向燈實線變道。
圖片來源:特斯拉中國官網
目前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輔助還停留在較初級的自動化階段,也就是幫助駕駛員處理一些簡單的重復性工作,比如高速時的跟車、控制車速和維持方向的工作就可以交給車輛,一定程度上減少體力的負擔。未來還會陸續(xù)推出識別交通信號燈和停車標志并做出反應以及在城市街道中自動輔助駕駛的功能。
如果說國內能與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抗衡的自主品牌,蔚來大概是第一時間浮現在腦海中的。蔚來推出的NIO pilot在智能駕駛功能上的布局明顯更遠,售價在39000元人民幣,雖經歷過降價,但是這個價格顯然也并不便宜。
蔚來NIO pilot是可以實現更高級自動駕駛水平的數據采集及分析能力,包括高速自動輔助駕駛、擁堵自動輔助駕駛、轉向燈控制變道、道路自動保持、前側來車預警、道路標識識別、自動泊車輔助系統(tǒng)、駕駛員疲勞預警、車輛自動召喚和自動限速調節(jié)等功能。
圖片來源:蔚來官網
自主研發(fā)的三目前攝像頭和Mobileye EyeQ4芯片的搭載,都意味著這套硬件配置可以滿足更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數據要求。隨著蔚來汽車自動駕駛算法的完善,未來可以通過OTA升級,直接讓現款車型實現L3級或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但就現階段而言,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的開發(fā)成本都將平攤在車價上,也就導致了售價略高。
與前兩者不同,威馬汽車沒有將Living Pilot專門拎出來作為可選包將選擇權交到用戶手中,而是合并成了一套 “硬件套餐”,包含在整車中出售,不僅僅實現了交付即可用,更考慮了成本和穩(wěn)定性的綜合要求。而由于博世提供的方案比較成熟,威馬的Living Pilot自一開始就可實現TJP低速跟車隨行輔助、ICA高速巡航車道中央行駛輔助等L2級功能。這就讓威馬在有限的投入內,可以為用戶帶來相對更優(yōu)的用戶體驗。
圖片來源:威馬官網
同樣在布局L3自動駕駛的廣汽和威馬采取同樣的方法,將ADiGO自動駕駛系統(tǒng)直接配備在所售車型中,只是根據選擇套餐的不同,功能上會有些許差別,其中ADiGO自動駕駛系統(tǒng)-領尊智駕套裝為25000元,ADiGO自動駕駛系統(tǒng)-旗艦智駕套裝則為39800元。
圖片來源:廣汽新能源官網
以Aion LX為例,其配備L2級ADiGO自動駕駛系統(tǒng),可實現20多項智能駕駛輔助功能,其中包括:高速自動輔助駕駛;擁堵自動輔助駕駛;自動泊車功能以及自動緊急剎車等功能。但是,由于套裝內包含高精雷達+Mobileye Q4攝像頭等硬件,所以已經交付但未選裝相關配置的Aion LX無法進行升級。
消費者愿為自動駕駛花多少錢?
從以上幾家車企的情況來看,自動駕駛可選包的價格已經逐漸明朗。那么問題來了,人們是否愿為自動駕駛技術買單?又愿意花多少錢來享用這一技術呢?
麥肯錫曾對比了德國、美國和中國三個國家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程度,數據顯示,人們對自動駕駛有三種態(tài)度:不想擁有、可有可無、非常重要。其中美國消費者認為非常重要的占16%,可有可無的大概在54%,德國與美國相差不大。而中國認為自動駕駛非常重要的占到被調查者的49%,不想擁有的大概為2%,可有可有的是49%,可以看出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度高于美國和德國。
另外,根據近三年部分國家和地區(qū)“認為自動駕駛不安全的消費者比例”的數據顯示,日本、韓國、印度、中國該比例在近兩年基本都呈下降趨勢,其中中國從2017年的62%降低到2019年的25%,并且年輕一代對自動駕駛認可度更高。
而從費用上來看,相關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愿意為自動駕駛付出的費用是4600美元,德國為2900美元,美國是3900美元,很明顯可以看出,中國消費者愿意為自動駕駛車支付更多的費用。
當然,這種調研結果與消費者實際的購買行為是有一定偏差的,真正愿意接納自動駕駛的消費者數據很可能沒有這么多,畢竟自動駕駛系統(tǒng)需要額外付費,而消費者即使深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對于需要額外付費的產品,也難免會有遲疑。特斯拉所采用的就是付費模式,而目前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愿意為之買單,體驗這種高科技。
圖片來源:idgesg.net
由此可見,自動駕駛系統(tǒng)想要獲得更大范圍的應用,走進尋常百姓家,還需要進一步降低成本。
自動駕駛如何更“接地氣”?
近年來,自動駕駛領域布局的企業(yè)都在研究如何降低成本,畢竟自動駕駛汽車歸根結底是消費者買單,而消費者自然想以更低廉的價格購買到質量更高的產品,這意味著,誰先研究出低成本的系統(tǒng),誰就能在這項細分市場里站穩(wěn)腳跟。
德爾福汽車CEO早在2017年就表示,到2025年,該公司希望將自動駕駛汽車成本削減90%以上,至5000美元左右。
2019年Mobileye表示,在L2的ADAS技術應用上面,從單技術上Mobileye已經做到了僅用攝像頭(Vision Only)來達到包括AEB、LKA、ACC等在內的技術功能。為了減少成本,實現最大規(guī)模的自動駕駛,Mobileye的目標是用攝像頭實現自動駕駛,達成這個目標后讓自動駕駛促進輔助駕駛。
近日Waymo也宣稱,他們重新設計了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硬件傳感器套裝,比如激光雷達、攝像頭和雷達,并簡化了設計和制造過程,不僅成本只有上一代的一半,而且性能更強:不僅能看到500米以外的行人和停車標志,也能在高速公路上提前幾百米發(fā)現道路碎片等等。接下來,Waymo將會重點部署新系統(tǒng)驅動的自動駕駛車隊,未來兩年增長到2萬輛——這比現在世界上所有的自動駕駛汽車都要多。
不僅是國外企業(yè),國內企業(yè)也在尋找降低成本的方法。
作為本土自動駕駛技術方案提供商,知行科技2018年底發(fā)布了L3自動駕駛系統(tǒng),視覺ADAS成本價降至千元級,未來整個產品序列的售價都會控制在五千元以下的水平。
去年9月,北汽集團表示得益于“北斗+”產業(yè)發(fā)展,自動駕駛的核心系統(tǒng)成本有望大幅降低?;诰珳驶ㄎ粚Ш较到y(tǒng)約為4萬元,但隨著“北斗+”產業(yè)發(fā)展,若實現量產,有望將成本降低至千元以下。
蓋世小結:
自動駕駛收費是早晚的事,盡管目前我們還無法判斷真正的自動駕駛應用付費模式究竟是怎樣的。但是自動駕駛歸根結底需要消費者買單,而想要消費者買單,企業(yè)就必須降低成本,讓價格更加“接地氣”。目前,自動駕駛技術本身(及相關安全測試)的成本依然十分高昂,這也是自動駕駛車輛大范圍推廣普及時所需面對的最大阻力。不管是平臺化還是模塊化,靠的是各種車型零部件的通用,歸根到底,還是大量生產,降低成本。
您愿意花多少錢來享用自動駕駛技術?歡迎評論區(qū)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