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自己從事汽車行業(yè)也已經(jīng)快十年了,手頭摸過的跑車、性能車不計其數(shù)。朋友常常調(diào)侃我工作是除AV男優(yōu)外最讓男人們艷羨的行業(yè)。開始我也這么覺得,但這終歸這是工作,久了后最初的興奮感便慢慢消散了。
尤其是最近這些年的性能車,甚至可以用乏味來形容寶馬1m,新款車型都太缺乏性格了。保時捷911沒那么恐怖了、法拉利的歌喉也沒那樣嘹亮了、阿斯頓馬丁也越來越像一臺奔馳了,總歸一臺車最讓我興奮的“靈魂”部分愈發(fā)的趨同,這絕對是件糟糕的事情。
不過麻木的神經(jīng)被一臺10年前的老車拯救了,那種興奮感又回來了,它的名字叫做——寶馬1M!
這臺車是我一朋友新收的二手車,如此稀有的東西自然要去開一開。當然那哥們兒也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主,我用一箱汽油,加兩天的賽道券才換來了車鑰匙。(只是他不想讓自己的車出鏡所以我就用官圖湊合了,大家見諒)
不得不說,寶馬1M是一臺極其有魅力的車,即便賬面數(shù)據(jù)和背后的故事,就能給人營造出無限遐想的空間。
一來是它的名字,咋一聽“1M”多少帶著些奇怪。正常M家族的車都是把字母放在數(shù)字前,比如M3、M5、M6,但這臺車卻是1M。這是因為在70年代末寶馬曾造過一臺超級跑車叫M1,這也是一臺極富傳奇色彩的車型,有時間可以說說它的故事。所以這臺車只能把字母和數(shù)字調(diào)個位,但看到“1”和“M”的組合,難免讓人聯(lián)想到那臺經(jīng)典的跑車,當然 “1M”也絕對算不上“M1”的繼任者。
二來是它的定位,1M是寶馬M家族最入門的成員,它基于F82這一代1系所打造,但如此小巧的車身下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在2010年附近,寶馬M3還是E90時代,V8自然吸氣引擎。而1M的機艙內(nèi)卻是一臺3.0升雙渦輪增壓引擎,雖然原廠馬力被限制在340匹馬力,但是爆發(fā)力絕對超越了當年的M3,要知道它的峰值扭矩可是有500Nm。
另外,1M上這臺代號為N54B30的引擎,雖然不是M部門“S”開頭的引擎,但它的潛力可比多數(shù)“S頭“的引擎強多了。它是寶馬步入渦輪時代初期引擎的代表,或許是當年寶馬工程師對于渦輪引擎經(jīng)驗不足,所以N54引擎的缸體、缸蓋、活塞、連桿強度都很高,隨便一個程序便可將動力提升到400匹馬力以上。
倘若換兩顆更大的渦輪,馬力就會突破500匹?,F(xiàn)在市面上有不少成熟的、針對N54的升級方案。當然留有如此大升級空間,對于成本是不友好的,于是后來的N55、B58就做的相對保守的多,沒啥升級空間,所以可玩性也是1M重要的標簽。
不過,我開的這臺是原廠素車,朋友并沒有改裝的意思。其實我是更期待原廠的,如此才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1M。
初開起來,這臺車很容易上手,離合器擋位都很舒服,而且不用開太快便能擁有極大的樂趣。這份趣味,其一來自轉(zhuǎn)向。在底盤代號為“E“時代的寶馬,多數(shù)車型轉(zhuǎn)向好的讓人感動。當時的液壓助力轉(zhuǎn)向,對于路面的反饋非常清晰和直接,就像雙手撫摸著地面,路面的坑洼、起伏能清晰地感知到。
這就是我理解溝通感,車會給駕駛者反饋許多信息,而駕駛者的操控車輛也能在第一時間內(nèi)響應。就像面對一只可愛的小狗,它會陪你游戲與主人互動,這才是駕駛最精彩的部分。可遺憾的是,如此的觸感在電子助力轉(zhuǎn)向下已經(jīng)很難找到了,未來的線控轉(zhuǎn)向或許就告別了人車溝通的部分了。
另一大樂趣來自變速箱。1M是一臺很偏執(zhí)的車,打造它的工程師就只有一個目的——純粹的駕駛機器。在這樣的執(zhí)念下,1M只有手動變速箱,但這無疑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
我承認自動變速箱尤其是M車型上的自動變速箱,換擋速度一定完勝手動變速箱。但樂趣則是另外一碼事了。像降檔補油、跟趾、彈離合,這些項目是自動擋無法體會的。而1M說到底寶馬1m,它是臺大玩具,既然是玩具可玩性自然重要。所以,不必那么功利,精神層面的愉悅是重要的,這便是手動變速箱存在的價值。
最后的樂趣是底盤提供的。1M很小巧,所以車身姿態(tài)非常靈活。開快起來后,車頭、車尾的響應都極其敏銳,能給駕駛者更多的信心,也會逼人把車開的更快。這種逼迫感,在當今的性能車上幾乎絕跡。大家都是溫文儒雅,電子系統(tǒng)幫人們處理了太多問題,坐在駕駛席上只不過是個發(fā)號施令的指揮官而已。我很懷念這種駕駛的參與感,所以我也很欣賞1M。
在此之外,1M還是個漂移大師。后橋的限滑差速器鎖止范圍比較大,油門稍微大一些車尾就有些不安分了。當然,1M是非??煽氐?,完全可以利用油門推著車尾走,這才是我認為寶馬性能車該有的樣子。既能抓地刷圈,也能全場漂移。
最后說動力,原廠動力其實并不狂躁,日常駕駛很友好,完全可以輕松的代步。而放肆起來,它的表現(xiàn)肯定不如現(xiàn)在的S55、S58那么猛烈,甚至我覺得高轉(zhuǎn)區(qū)還有些乏力。畢竟這臺引擎是家用取向,當年的335、Z4 35i都要用這臺引擎,它們還是要更多應付日常駕駛。倘若是我,可能還是會給1M做一個小升級,動力不用太夸張,只要讓高轉(zhuǎn)區(qū)更飽滿便好。
總歸用一箱汽油和兩天的賽道券換來的1M體驗不虧,不僅因為它的稀有(我記得國內(nèi)就200臺吧),更是因為它是為數(shù)不多,我開過之后還依然心癢癢的車。沒準我也會去淘一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