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nèi)車市,消費者拿著一定的預算,就能從發(fā)展勢頭強勁的自主品牌,到體系完整成熟的合資品牌,還有價格較高進口品牌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車型。買車,買的就是解決自己需求的最佳方案??缮磉吙傆行┡笥眩J為進口品牌就是比合資與自主品牌都要來得好。
國內(nèi)市場空間之大,外資品牌哪有放著不搶占的道理?還別說,在國內(nèi)真的就有幾個品牌,頗為堅定地繼續(xù)走進口之路。
雷克薩斯
在一眾豪華品牌當中,雷克薩斯可以說是頗有性格的品牌。當ABB都在開始推出長軸距車型時,雷克薩斯依然保持著原有的產(chǎn)品風格和結構,沒有盲目去跟從加長的規(guī)律。就拿中型車來說,寶馬3系、奔馳C級和奧迪A4都有加長的L版,反觀雷克薩斯的IS還是原版。
這種性格,同時也反映在是否在國產(chǎn)這個問題上。雷克薩斯方面對外界表示,不國產(chǎn)是為了產(chǎn)品質量與品控。雖然聽起來不像理由,可從各類汽車品質的榜單里,雷家的車型都能處在優(yōu)質的群體里。更何況,作為銷量主要支撐的ES,在國內(nèi)已經(jīng)下探到30萬以下。這個價格既符合雷克薩斯的形象,同時沒有離開ABB太遠,并且也沒有太多下探的空間。為了在指導價上可以降低幾萬而花大力度投廠國產(chǎn),實屬沒必要。
斯巴魯
斯巴魯?shù)钠放?,比起雷克薩斯還要更固執(zhí)。水平對置發(fā)動機、全時四驅系統(tǒng)是斯巴魯獨步的武器。對于駕駛感受的追求,斯巴魯做得比任何一個品牌都好。只不過,斯巴魯有點技術宅的性格,讓它家的產(chǎn)品,在顏值、風格設計和材質用料上,沒有對手來得有吸引力。畢竟,現(xiàn)階段的汽車消費者,仍然把車當做是身份象征。
相反地,對于斯巴魯在國內(nèi),或許不是要建廠國產(chǎn)車型,而是應該建立零部件廠來生產(chǎn)零部件。大家都知道的是,斯巴魯?shù)能囆烷_起來的感受相當好,可是維修保養(yǎng)卻也相當貴。特別是零部件,有時是需要海外訂購回來,既多花錢等候的時間也長。因此也進一步促使消費者不敢購買它家的產(chǎn)品。
Smart
在這個名單里本來會有Mini的出現(xiàn),但前幾天Mini和長城共同合資新建企業(yè)準備國產(chǎn),就算是新能源車也好,那也算是Mini在國內(nèi)有國產(chǎn)。而同樣是小型車的Smart,則完全沒有考慮過國產(chǎn)。這其實和它的品牌定位有很大關系,作為都市用車的解決方案,Smart的起售價10多萬,且車型都比較微型,很明顯并不是針對銷量而來。
這樣小巧的微型車,注定是難以成為家庭的首款車型。但是作為家庭里面的第二、甚至第三輛車,那Smart的小巧可愛、好停車的駕駛樂趣就起了關鍵作用。所以說Smart更像是玩樂型的都市小車,而非剛需型的產(chǎn)品。試問非剛需型的車型銷量會有多高?能支撐得了建廠的巨大成本嗎?
克萊斯勒
作為美系品牌當中少有的不國產(chǎn),克萊斯勒早年間其實已經(jīng)在國內(nèi)投產(chǎn)過車型,當時還叫做北京克萊斯勒。早年還生產(chǎn)過300C、鉑銳和大捷龍,除了鉑銳沒多少人見過,300C和大捷龍相信大家也不陌生。
可是當年的國產(chǎn)并沒有讓克萊斯勒嘗到甜頭,反倒是因為300C和鉑銳的銷量不佳,使得克萊斯勒敗走。既不是有概念的品牌,同時也沒有定位精準的產(chǎn)品提供給國內(nèi),銷量不佳其實也是意料中事。并且,在改為進口之后,克萊斯勒也沒有迎來希望的銷量上漲。
道奇
其實當年克萊斯勒集團在國內(nèi),除了克萊斯勒之外還有Jeep和道奇兩家品牌。其實當時的克萊斯勒把大捷龍和道奇凱領交由東南代工生產(chǎn)。誠然是能降低車型價格,只是在當時的消費者對于MPV車型的認可度并不高,繼而沒有得到太多消費者的支持和青睞。
并且在當時進口的酷威和酷搏,也沒有受到太多消費者的關注。因此酷搏在不久之后就宣布停止引入,只留下酷威一直在支撐??稍谄咦嚨娘L潮下,酷威也只能通過大幅度讓利來保持吸引力。說實話,如此狀況的道奇還真沒有必要國產(chǎn)。
寫在最后
不少行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國內(nèi)市場發(fā)展空間巨大,作為外資品牌為了更好搶占市場就應該國產(chǎn)。但事實是,與其為了一時的市場去盲目擴張,而不考慮品牌自身情況和車型陣線,最終反倒是撿芝麻掉西瓜。
同時,國產(chǎn)并不代表就能有好的表現(xiàn)。倘若為此而失去了品牌一貫的特質和調(diào)性,變得為市場而過分妥協(xié)。消費者也不會因此就轉向去購買。市場要占、調(diào)性要有、消費者的需求要滿足,這幾方面兼顧下來了,國產(chǎn)不國產(chǎn)又有什么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