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聯(lián)會公布了2018年12月乘用車銷量以及2018年度銷量,其中12月份轎車銷量為109.6萬輛,全年累計銷量為1117.3萬輛。歷經(jīng)2018年的一系列“降溫”后,各車型擁有著不同的命運,但是,強者是不會懼怕寒冷的,它們只會越戰(zhàn)越勇。那么,2018年度轎車銷量榜中,誰能夠進入前十呢?
第十名:邁騰
2018年銷量:228,441輛
邁騰是唯一躋身榜單前十的中型車,相比于緊湊型車,邁騰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不容易的,何況同級別的八代凱美瑞、十代雅閣來勢洶洶,這仿佛又一次印證了邁騰中型車霸主的地位。其實相比于競爭對手的年輕化,邁騰的商務穩(wěn)重反而有一定的競爭力,加上優(yōu)惠后性價比也較高,但雅閣近幾個月的銷量已有反超之勢,2019年的中型車霸主會不會易位呢?
第九名:帝豪
2018年銷量:243,166輛
帝豪算得上是比較早一批的國產(chǎn)家轎了,它擁有著足夠大的市場保有量和不錯的車主口碑,在消費者心里,帝豪是高性價比家轎的代表,對于預算不足十萬買車的人來說是福音。近年來,吉利在國人心里的地位越來越高,2018年吉利的累計銷量更是突破了150萬輛,同比增長20%,希望在2019年,吉利能夠繼續(xù)為國人造好車。
第八名:新寶來
2018年銷量:243,713輛
曾幾何時,大眾寶來還是運動型緊湊轎車的代表,是許多年輕消費者努力的目標,而新寶來除了保持年輕姿態(tài)以外,還變得越來越均衡,家用屬性越來越強,受眾范圍變廣了,當然銷量也不會差。2018年,新寶來的月銷量基本能夠穩(wěn)定在2萬臺左右,除了小年輕們喜歡之外,家用也是無可挑剔,這其實與寶來在國內(nèi)打下的優(yōu)秀口碑分離不開。
第七名:桑塔納
2018年銷量:270,847輛
還記得那句“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廣告詞嗎?作為90年代的經(jīng)典車型,桑塔納一直是高品質(zhì)家用轎車的代表。在今天,它依舊保持著不低的熱度和良好的口碑,2018年27萬臺的銷量就是最好證明,其實,老百姓想買的還是一臺省心、省錢的家用車,而桑塔納售價不高且深得民心,成功保持了當年的輝煌。
第六名:全新英朗
2018年銷量:274,057輛
早前別克英朗的三缸發(fā)動機讓部分想買的人猶豫不決,畢竟三缸發(fā)動機抖不抖、動力夠不夠以及后期可靠性一直是爭論不斷的問題,而英朗在2018年的表現(xiàn)再一次證明了即使是三缸,實力也照樣不比四缸車型差,27.4萬輛的成績讓許多競爭對手汗顏,英朗依舊是美系轎車的代表之一,同時別克品牌的認可度在今年也有所提高。
第五名:速騰
2018年銷量:312,837輛
到了第五名的大眾速騰,年銷量已經(jīng)是超過30萬輛了,即使這一代速騰征戰(zhàn)已久,但熱度仍然沒有消退多少。平常關注的人也應該知道,速騰基本一直都有優(yōu)惠,與以前相比要親民不少,今天買速騰照樣可以十五萬搞定。與同級別車型相比,速騰的做工質(zhì)感和駕乘高級感是優(yōu)勢,而全新速騰將于2019年上市,我們一起期待新車型的表現(xiàn)。
第四名:捷達
2018年銷量:326,623輛
在中國,大眾捷達絕對是一款可以“封神”的轎車,當下的許多車型見到它都要喊一聲前輩,在中國征戰(zhàn)的幾十年里,捷達給人留下了皮實耐造、用車成本低的印象,成為千萬家庭的家用首選。2018年,捷達以326,623輛的成績排在榜單第四名的位置,取得這樣的成績在新品不斷涌現(xiàn)的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三名:卡羅拉
2018年銷量:376,719輛
卡羅拉是家喻戶曉的國民家轎,這臺綜合實力強大的車型在全世界都保持著良好的口碑和高銷量。2018年,卡羅拉繼續(xù)維持了自己的高水平,躋身榜單第三的位置,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而在TNGA架構基礎上打造的全新卡羅拉即將在2019年上市,更年輕的外觀和更新的技術又會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第二名:新朗逸
2018年銷量:466,772輛
朗逸可能是成績最輝煌的一臺中國特供車,當初只看得上全球車型的人現(xiàn)在也不得不說聲“真香”,相比于老款車型,全新朗逸變得更加大氣時尚,車身線條也更加流暢,全新的家族式前臉設計顯得檔次感十足,放在緊湊型車陣營里,朗逸依舊是一款綜合實力強勁的產(chǎn)品。同時,新朗逸還保留了自吸車型,并且兩廂版的顏值著實不低。
第一名:軒逸
2018年銷量:467,638輛
雖然沒有“一騎絕塵”,但軒逸依然是坐上了2018年轎車銷量冠軍的寶座,面對已經(jīng)“更新”完成的朗逸,日產(chǎn)軒逸可謂是頂著狂瀾拿下了第一。雖然動力和操控方面表現(xiàn)一般,但就家用來說,軒逸其實有著十足的優(yōu)勢,大空間、舒適性、可靠性以及燃油經(jīng)濟性,它擁有的每一項競爭力似乎都是奔著消費者的內(nèi)心需求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