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親是指古代一些國家,將皇族女子遠嫁番邦之國,以此來換取邊境安寧的行為。利用和親來換取邊境安寧,也意味著這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是弱于番邦之國的,和親實屬這些國家的無奈之舉。但元朝皇帝忽必烈,卻讓和親變了味道。忽必烈在世時不但利用和親來控制高麗,他更是定下祖訓:元朝公主可以和親高麗,但元朝皇族不得納高麗女子為妃。為何會出現(xiàn)如此奇怪的一幕呢?下面請聽編者詳細道來。
公元1231年高麗,隨著蒙古鐵騎縱橫天下,朝鮮大半疆域也納入了元朝版圖。高麗皇室為了自保,便以江水為界,退守江華島。從1170年開始,高麗皇族就已大權(quán)旁落,武臣專權(quán)達百年之久。其中崔氏更是在高麗國內(nèi)專權(quán)把持朝政達60年之久。公元1259年崔氏家族滅亡,高麗國內(nèi)又出現(xiàn)了新的弄權(quán)家族:金俊氏、林衍氏。金俊氏和林衍氏對高麗皇族順服于元朝極為不滿。金俊氏和林衍氏甚至動過廢除高麗皇室,自己取而代之的念頭。但因金俊氏和林衍氏相互制衡,廢除高麗皇室,自己取而代之的念頭便一直未能如愿實施。
就在高麗皇室岌岌可危時,高麗國主王倎想到了一個辦法:請求忽必烈,將公主下嫁給太子王諶,以此來換取元朝對高麗皇權(quán)的保障。公元1270年王倎前往北京朝見忽必烈。朝見過程中王倎請求忽必烈將元朝公主下嫁給高麗太子王諶。當時王諶已經(jīng)三十五歲,早在十多年前王諶就已納妃嬪無數(shù)。王倎提出的和親請求,是出于政治目的,并非單純的為太子選妃,因此忽必烈并未答應(yīng)王倎提出的和親請求。一年以后王倎再度派出使者朝見忽必烈,使者再次提出了和親的請求。
這一次忽必烈答應(yīng)了使者的和親請求。他將幼女齊國長公主揭里迷失指婚給高麗太子王諶。但忽必烈卻提出,公主不能立即成婚,要等三年。三年后三十九歲的王諶迎娶十七歲的(虛歲)揭里迷失。在揭里迷失嫁給高麗太子的同時,忽必烈還提出了幾項要求:一、元朝將派出達魯花赤(監(jiān)察官)隨同公主定居高麗(監(jiān)督高麗皇室)。二、成婚之日起,高立太子王諶將把所有嬪妃趕出皇宮,獨寵揭里迷失一人。三、元朝皇族不得納高麗女子為妃。忽必烈提出的要求雖然有些蠻橫,但高麗皇帝王倎還是答應(yīng)了。
元朝公主剛下嫁沒多久,高麗元宗帝王倎就病逝了,太子王諶順利繼位(忠烈王),隨之揭里迷失成了高麗王后。四年后因揭里迷失和王諶伉儷情深,忽必烈便撤回了達魯花赤(監(jiān)察官),改由揭里迷失自己來監(jiān)督高麗皇室。一般和親公主都是低聲下氣的,但揭里迷失卻沒有。揭里迷失在高麗國內(nèi)不但執(zhí)政生殺大權(quán),干涉高麗朝政。一旦對丈夫有所不滿,揭里迷失更是就以皮鞭責打來懲罰丈夫。事實上王諶并非懼內(nèi),他只是迫于岳父忽必烈的威勢。
從揭里迷失和親高麗開始,元朝便和高麗皇室拉開了聯(lián)姻的序幕。從忠烈王王諶開始,一直到恭愍王王祺,一百多年間高麗一共經(jīng)歷了七位國君。七位國君中竟然有五位都迎娶了元朝公主。僅有兩位未迎娶元朝公主的高麗國君,還是因為早逝??梢婒湴恋暮霰亓覍⒑陀H變了味道,他其實是利用和親,將高麗變成了元朝的藩屬國。
高麗女子自古以柔媚著稱,元朝官宦之家無不以納高麗女子為妻、為妾為榮。當時娶高麗女子為妻、為妾更是成為了一種社會風氣。但值得玩味的是,元朝公主雖然不斷和親高麗,但忽必烈依然明令禁止元朝皇族不得納高麗女子為妃。忽必烈的做法可能是為了延續(xù)蒙古族的傳統(tǒng)(皇族后妃必須是蒙古人)。忽必烈不愿意黃金家族的血脈被高麗人的血脈雜糅,因為在蒙古人眼里,高麗人的地位是要比漢人的地位還低的。
忽必烈雖然瞧不起高麗皇族,但他依然答應(yīng)了高麗皇帝提出的和親要求高麗,其目的便是為了擴張元朝版圖。當蒙古鐵騎無法攻占高麗全境時(也可能是嫌麻煩不屑占領(lǐng)),忽必烈就利用和親手段,讓高麗變成了元朝實際意義上的藩屬國。但不想子孫墮落的忽必烈,卻在同意了高麗和親要求的同時,又限制了高麗女子融入元朝皇族。在這樣高瞻遠矚的君主治理下,難怪元朝會變得日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