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騎著三輪車停在小吃店門口,送過去幾個紙箱,老板遞給他一份打包好的炒面;環(huán)衛(wèi)工三三兩兩抱著紙箱走進店里,換來一份份熱氣騰騰的餛飩,在寒夜里溫暖著她們的身體。這家“安徽料理”小吃店開在杭州市,老板孫長金來自我省和縣,這幾天,他和他的“紙箱食堂”成了杭州市民交談的一個熱點,市民可以用紙箱換食物的做法,甚至引來了人民日報的關(guān)注。
安徽料理深夜變身“紙箱食堂”
每到凌晨,孫長金就把一個燈箱招牌擺到小吃店門口,通上電,“紙箱食堂”四個字在深夜里顯得分外醒目。“1個紙箱換一碗熱粥,2個紙箱換一碗鮮肉餛飩,5個紙箱飯面任選,8個紙箱飯面任選,還能加一份小吃。”在一份紙箱食堂的菜單上,寫著這樣的“價目表”。
來這里換食物的都是快遞小哥、環(huán)衛(wèi)工這樣的深夜工作者,很多人從開始的好奇,懷疑,變成了相信,再到抱著紙箱走進小吃店。
在一段視頻中,我們看到了這樣暖心的一幕幕,一位快遞小哥騎著電動三輪車直接停在飯店門口,將一疊紙箱遞給了孫長金,不用小哥下車,孫長金將一份打包好的炒面遞給他,這時外面下著雨,氣溫很低。一位推著紙箱車的老大爺走進店里,拿紙箱向老板換取了一份夜宵。老大爺猶豫了一會兒想要離開,這時候老板非常熱情地扶他坐下,示意讓他坐在店里吃。此時視頻中出現(xiàn)了一個暖心的細節(jié),老板轉(zhuǎn)身給這位大爺遞上了一瓶礦泉水。
天蒙蒙亮時,視頻中出現(xiàn)了一群環(huán)衛(wèi)工人,他們將一疊紙箱整齊地放在回收箱邊,來換取早餐。老板很快為他們端上了熱氣騰騰的面,并與他們攀談起來。
用做公益來回報社會
這家小吃店叫“安徽料理”,開在杭州文一西路,老板孫長金來自我省和縣,專門經(jīng)營炒面炒飯鹵鴨頭鴨爪這些安徽風味的便餐。2012年,孫長金來到杭州打拼,從街邊推三輪車賣炒飯炒面開始,由于經(jīng)營誠信,生意越做越好,終于擁有了自己的門面,上個月還開起了一家分店。
“這里有一份面,端到那個桌子上。”在電話那頭,孫長金一邊交代著店里的員工,一邊和記者快速地聊著,“沒想到我這個小吃店能引起這么大的關(guān)注,最近幾天好多記者都來采訪我”,孫長金連說“沒想到”。
說到自己開辦“紙箱食堂”的初衷,還與孫長金的一段經(jīng)歷有關(guān)。2017年他籌劃開第一家門面的時候,資金出現(xiàn)了短缺,雖然親戚朋友盡量幫助,資金仍有缺口。“一個認識不久的人借給我10萬元,店面才能開起來,今年資金還是有點周轉(zhuǎn)不過來,我和他說先還5萬,他不僅不要,連利息都沒收我的。”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孫長金又看到自己的小區(qū)里有很多丟棄的紙箱,覺得十分可惜,就想到了用紙箱換食品的做法,既提倡了環(huán)保,又可以做一些公益,給這些深夜里還在工作的人一些熱乎的食物,借此來回報社會。11月5日,紙箱食堂正式開張。
對話:我只想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記者:現(xiàn)在每天能有多少人深夜來吃飯?
孫長金:剛開始幾天,很多人還不知道,又加上下雨,來的人不多,現(xiàn)在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事情了,陸陸續(xù)續(xù)來了不少人。原先我準備每晚限量30份,現(xiàn)在也放開了,只要有紙箱,就可換食物。
記者:這些紙箱你都怎么處理?
孫長金:我認得一個快遞公司的老板,比較完好的紙箱我就給他做包裹,可以重復利用,節(jié)約一些資源,不太好的紙箱就收集起來堆在儲藏間,給收廢品的回收。
記者:你不怕飯店因此虧損嗎?有沒有人質(zhì)疑你這是炒作?
孫長金:也有顧客問過我這個問題,這樣做肯定是不賺錢的,但是虧也沒多少,最多就是少賺一點。開始的時候確實有人說我是炒作,營銷,但是我覺得人最難得的就是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受過別人幫助,就想著去回報他人,這樣做我覺得很開心。
記者:你還會繼續(xù)把紙箱食堂做下去嗎?
孫長金:最初的計劃我是做到這個月的20日,現(xiàn)在看到效果不錯,準備做到月底,現(xiàn)在有一家快遞公司找到我,愿意和我合作,希望我能把這項公益事業(yè)繼續(xù)做下去,這個我也會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