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外媒報道,6000年來,人類一直在利用金屬制造東西,因為金屬堅固且堅韌,需要特別大的能量才會被破壞。但同時,一旦金屬發(fā)生破壞,也會需要很大的能量才可以被修復。通常,修復金屬的過程包括利用焊接炬熔化金屬,溫度可達6300華氏度(約合3315.56攝氏度)。 不過現(xiàn)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工程師們研發(fā)出一種在室溫下修復金屬的方法,稱之為“愈合”法,因為其與骨骼愈合的方式類似,都需要從外部來源獲取原材料和能量。該項研究由機械工程與應用里學習助理教授James Pikul與其實驗室的研究生Zakaria Hsain合作進行?! 〕擞行┙饘傩迯托枰獙⑵淙刍粮犴g的形式,由此產生了能源成本之外,有些金屬部件甚至無法采用此種修復策略。例如,熔融會破壞金屬泡沫復雜的內部結構,而金屬泡沫是含有泡沫氣孔的特種金屬材料。此種金屬內部具有間隔,因而在減少材料重量的同時,可以保持整體強度?! ≡谔剿餍迯痛祟惗嗫捉饘俚姆椒〞r,Pikul和Hsain研究了現(xiàn)有的“自我愈合”材料,此種材料大多都由相對柔軟的聚合物和塑料制成。Pikul表示:“現(xiàn)在大家采用“自我愈合”法都是在聚合物中注入不同的化學物質,當聚合物破裂時,化學物質就會被釋放出來,像環(huán)氧樹脂一樣混合在一起,從而將材料粘合在一起?!贝朔N方法適用于“愈合”聚合物,因為聚合物可以流動,而在室溫下相對容易重塑,不過也意味著聚合物的強度有限。 為了修復金屬泡沫,研究人員首先需要找到一種方法,讓它們“感覺”到自己被破壞的地方。而金屬泡沫通常比聚合物具有更好的結構性能,因此研究人員意識到,不在聚合物中封裝其他用于修復的化學物質,而是將聚合物層的斷裂作為一種化學信號。 研究人員使用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在泡沫鎳的每個支撐結構上均勻地涂上一層聚對二甲苯D,即一種具備化學惰性且有彈性的聚合物。由于此種材料的損傷容限比鎳稍低,因此當該樣品損壞時,該材料會先斷裂,露出下面的金屬。然后,研究人員可以采用電鍍技術,只在需要的地方,在暴露在外的鎳上打造新的鎳支撐結構。 電鍍是一種能量消耗較低的室溫技術,最常用于在汽車零件上鍍一層鉻或在珠寶上鍍一層金。例如,將鋼制輪胎圈放置在含有鉻離子的液體電解質槽中,當施加電壓時,鋼附近的離子會發(fā)生反應,在鋼表面形成均勻的金屬鉻涂層。 Pikul表示:“與聚合物不同,金屬在室溫下不會流動。而電化學技術的好處在于可輕易讓金屬離子穿過液體電解質,再利用電化學技術可將離子轉化成固體金屬。此種聚合物與光刻掩模表現(xiàn)一樣,只允許離子在金屬泡沫破裂的地方變成金屬。” 研究人員進行實驗時在厘米級的、擁有聚合物涂層的泡沫鎳樣品上,“愈合”了三種類型的金屬損傷:有裂縫的樣品、被拉開、只有幾根支撐結構連接的樣品、以及被一分為二的樣品。而且由于只在暴露在外的鎳上采用了電鍍技術,因此只花了4小時就修復了損傷,而且修復損傷所花的時間與樣品的大小無關。 雖然此種在室溫下“愈合”的方法并不是真正的“自愈法”,因為仍然需要外部的電源和原材料,但是Pikul認為該方法與人體骨骼自愈的方式類似。與骨骼自愈一樣,金屬被修復后的區(qū)域會比受損前更強壯,因為愈合部位長出了額外的鎳。但是,當重復使用該種技術時,新的鎳會降低愈合效率,因為愈合區(qū)域不再有聚合物涂層,只是鎳繼續(xù)堆積在那里?! ikul希望進一步研究,以增加該技術與生物治療的相似性。此類金屬泡沫無需移除損傷部分就可“愈合”,非常適用于車門、機械臂或空間站組件。